成都市2011届“二诊”地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高2011级地理教研组 曾凡丽
一、 命题说明
1.体现高考要求:依据高考考纲来设置试题内容并逐步与新教材接轨。
2.坚持能力立意;着重考察学生面对新情景,解读、提取信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有较高要求的文字表达。
3.突出学科特色:通过阅图进行空间定位是地理学科考察的重点,要求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理事物的走向、分布、变化规律进行描述、分析、比较从而找出相应原因、条件。
4.明确诊断导向;本次和以往相比增大了试题信息量,设问的限定性、指向性明确,增大了学生的审题难度,要求答案更加具体、落实、唯一。
总体而言:基础和能力是地理试题命制的两大价值取向,学科特色是体现试题基础性和能力立意的载体,同时也使二者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 试卷分析
1、2、题:考察我国城市主要空间分布以及西北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分率较高。
3、4、5题:据图进行区域定位考察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的比较和阿根廷潘帕斯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考察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识记,3、4题得分率较高,5题表现识记知识不牢固失分率较高。
6、7、8题; 根据某山地东中西三段通过降水比较判定考察该山地名称以及中段森林带出现的可能高度以及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主要原因,知识综合性较强,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得分率较低。
9、10、11题:考察晨昏线和日期分界线以及时间计算等相关知识。9题题目设置有问题导致误导学生失分率较高,11题学生对近日点这一知识点记忆不牢固失分率较高。
36题:考察了学生的区域定位、审题能力以及组织答案、规范答题的能力。
(1) 题考察贵州省气温年较差小于同纬度的原因,题目设问较常规,学生只要定位准确,得分率较高。
(2) 题考察贵州省和江西省进行比较耕地面积和耕地结构的差异及原因,学生定位不准同时答题思路不够完整,描述不够规范,得分率较低。
(3) 题分析湖南省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表现出学生答题表述不准确,答题不够详细得分不全。
(4) 题考查了江西湖南两省作为有色冶金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分析,得分较高。
39题:考察了读图、空间定位及提炼信息的能力、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得分率较高
(1)题要求学生根据图中亚欧大陆气压状况确定季节以及描述韩国南部天气状况,学生容易得分。(2考察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限制性因素及时间,易得分。(3)题在区位条件分析中,要求表述全面、具体、准确、唯一 ,很多学生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有利因素分析时答案要点不完整。
三、“二诊“反映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
1、知识结构单一、零散、知识点不够细化,综合能力低。
2、审题、读图析图空间地位能力低。
3、思考和答题速度较慢。
4、应试策略和技巧不够,特别是选择题由于忽略细微差别,技巧不到位,失分现象十分严重 。
5、随着阅读量、信息量的增加,学生答题的速度、节奏较慢。
6、学生普遍畏惧图表,心态浮躁 。
7、语言表述不规范。
原因:
1、 从考试内容看,自然地理、综合地理部分较难,稍低于高考难度。
2、 学生文综三科时间安排不合理,复习不到位,知识不够细化,训炼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三、 后期复习建议
1、 加强基础,特别是读图能力训练,要做到在日常训练中坚持养成好习惯。
2、 加强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学生思维敏捷性和答题速度的训练。
4、 减少和消除学生对地理考试,特别是对图形的畏惧感。
|